救人者陳治剛(左一)、徐廣東(左二)去醫(yī)院看望落水男孩。
瑯琊新聞網(wǎng)訊 近日,中央文明辦發(fā)布2021年9月份“中國好人榜”,102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。他們是從廣大網(wǎng)友舉薦、各地文明辦審核推薦的212名候選人中,經(jīng)過網(wǎng)上展示、網(wǎng)友評議、專家評審產(chǎn)生的。其中,挺身勇救落水少年的陳治剛和徐廣東作為臨沂市見義勇為模范,獲評見義勇為類“中國好人”。
2021年5月16日恰逢周末,蒙陰縣桃墟鎮(zhèn)杏山村村民陳治剛和家住桃墟鎮(zhèn)孫家麻峪村的好友徐廣東驅(qū)車行駛到蒙陰縣躍進橋西側(cè)橡膠壩處時,遠遠看見橋邊圍了一堆人。出于好奇,陳治剛和徐廣東將車停在一邊,快步走到橡膠壩岸邊,順著圍觀群眾的目光一看,頓時嚇出一身冷汗。
只見距離岸邊大概30米遠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個人,后背朝上、面朝下,四肢平鋪著,浮在水面上一動也不動!此時,圍觀群眾已撥打了120急救電話,但岸邊距離橡皮壩垂直高度有三四米,還有1米多高的欄桿,且橡皮壩質(zhì)地軟,而當天流水急、氣溫低,萬一失足,后果不堪設(shè)想,因此無人敢以身犯險。陳治剛和徐廣東對視一眼,沒有絲毫猶豫,默契十足地越過圍觀群眾,相繼跳到離岸3米多深的欄壩上,快速地向落水者的方向行進。
他們小心翼翼來到溺水者旁邊,將他拖到欄壩上,落水者為一名十三四歲的男孩,因長時間溺水已經(jīng)沒有神志,且面部、手部等部位呈青色腫脹狀態(tài)。緊跟著爬上岸的徐廣東顧不上疲憊,立即用掌握的急救知識對男生實施搶救。
1分鐘、2分鐘、3分鐘……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落水者仍毫無反應,徐廣東心里只有一個念頭:在救護車趕來前,爭分奪秒為男孩爭取一些生的希望。在徐廣東不間斷地施救下,約七八分鐘后,男孩終于吐出了一些水。徐廣東見狀,加大按壓胸部的力度。隨著一聲微弱的咳嗽,男孩恢復了呼吸,并能摸到微弱的脈搏。整個過程持續(xù)了約10分鐘。
談及救人一事,陳治剛和徐廣東說,救人是舉手之勞,并不圖別人的感謝,如果再遇到這類情況,他們?nèi)詴䴖_上前。
據(jù)了解,中央文明辦已連續(xù)13年組織開展“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,形成了月月推、人人贊、天天宣傳好人的良好機制,生動講述身邊好人故事、展示平民英雄風采,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中國好人、爭當時代新人的濃厚氛圍。
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